数字印刷要跟上互联网时代发展的步伐

2013/6/8 0:00:00来源:作者:

  【快印客导读】数字印刷是印刷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应运而生的产物,作为一种新型的印刷,与传统印刷相比,它的思维方式不同,赢利模式不同,操作方式不同,应用技术不同。在国际各类展会上,数字印刷都受到重视,然而从数据来看,近一两年,数字印刷发展进入了瓶颈期。

  给业界印象深刻的是,去年在德国举办的德鲁巴展会上,数字印刷之风扑面而来,你要不谈数字印刷,反而不好意思了;回到国内,你的企业若没有数字印刷机,都不好意思跟人家说。然而,一年过后的今天,国内数字印刷的发展好像迟滞一样,进展不大,那股猎猎刮来的数字旋风好像根本就没有来过。记者近日采访了部分国内做数字印刷比较好的企业相关人士,他们表示,从数据来看,近一两年,数字印刷发展进入了瓶颈期。

  发展速度不尽如人意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统计,拿到数字书刊印刷许可证的企业有799家,产值在39.4亿元,与印刷工业总产值相比,数字印刷占比重不到1%。对于这一数据,上海数字印刷行业协会秘书长潘晓东对记者说:“我们既满怀希望数字印刷能很快发展,但目前数字印刷的发展状况又并不完全令我们满意。”

  北京某印刷企业涉足数字印刷已经6年了,至今数字印刷业务占该公司总业务量的10%左右。该公司总经理柏琦表示,头几年数字印刷业务增长较快,近一两年却增长得非常缓慢,2012年与2011年相比,同比只增长了百分之几。“近两年数字印刷发展进入了一个瓶颈,没有更大的突破,主要是来自成本和速度的要求,一旦在成本和速度上能够替代胶印,数字印刷将会有一个爆发式增长,但目前我还没有看到这个前景。”

  锁定已有目标客户群

  有人说,数字印刷发展速度慢是因为大家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也有人说,数字印刷两个最大的领域书刊印刷和直邮印刷没有发展起来。还有人说,现在的数字印刷设备都依靠进口,价格偏高,企业难以接受。

  潘晓东承认,这3个问题确实影响着印刷企业发展数字印刷,“也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大家做数字印刷都感到很累”。其中,数字印刷机的价格和后续使用的相应耗材的价格太高,持续投入大,让很多人干脆采取观望态度——宁可慢一步,也不要因为急于上马而成为企业的“拖累”。

  的确,业内一谈到数字印刷,就会互相打听有没有成熟的赢利模式。但从目前来看,企业不同,做数字印刷的方式不同,其赢利模式也不同。时至今日,数字印刷还没有一个大家公认的、通用的赢利模式。

  作为一家规模不大的企业,柏琦说,一台数字印刷机已经足够应付公司的数字印刷业务了,所以他们没有添加多余的机器,但是为了更好地应对客户的需求,他们最近添置了数字化的印后加工设备。

  两条腿走路比较现实

  美国有两家开在中国的连锁店是失败的,一个是快递先生,另一个是金考,这两家连锁店最后都退出了中国市场,失败的原因是管理没有本地化。

  潘晓东表示,从他观察数字印刷的发展现状,目前,数字印刷没有通用模式,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一家企业里,胶印和数字印刷两条腿走路,是最现实的选择。

  柏琦认为,企业把现有客户的很多印刷需求都开发出来,就已经够企业吃了。他说:“国外的模式不能照搬,一定要寻找适合自己业务特点的业务。对于一些企业来说,你现有的客户群就是你挖掘数字印刷业务的对象,因为客户群里还有很多业务,你应该做而没有做。比如我们的客户群需求还有很多,我们却没有完成,这些客户可能有对数码的、大喷的需求,也有客户要求我们做展板。”

  柏琦还谈到一个关键点,他认为,数字印刷的趋势是业界认同的,但要从小处做起,不要急于求成,要从实际出发,不要照搬国外公司的案例。很多客户只关心质量,并不强调要用数字印刷方式印刷。

  上游不动,下游无奈

  数字印刷发展缓慢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出版产业的上游出版社,对数字出版、数字印刷并不像印刷设备商、印刷企业那样积极主动。但最近,出版社的编辑们的态度似乎发生了变化。

  与传统出版产业相比,数字出版、数字印刷对很多出版人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思维方式不同,赢利模式不同,操作方式不同,应用技术不同。这正如知识产权出版社总编辑欧剑说的:“做传统出版的编辑和做数字出版的编辑,就像两群不同的猴子。”

  上游不动,下游奈何?数字印刷发展进入瓶颈期,上游不给力,下游的发展空间就会受到限制,按需印刷、个性化定制的图书市场无形中也成为制约数字印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互联网时代,出版人的理念也该换一换了。

安全 智能 高效
13年行业经验 业务覆盖全国
热线电话:4006-110-166
座机号 :0755-8268 2722